人間最美四月天,田野間孕育著新的希望。4月27日,央視新聞頻道“新聞直播間”欄目以超過4分鐘的報道,專題展現謝徑安·傳化農創村堅持科技立村、產業立村,發展新質生產力。
報道結合謝徑安·傳化農創村主打的番茄村、草莓村、花卉村,聚焦番茄全生命周期,講述了從品種選育到種苗繁育,再到AI識別、機械臂補種,都用上“黑科技”,讓一粒種子催生增收新圖景,讓農業生產“未播先贏”。
以下為詳細內容:
【正文】
在浙江杭州蕭山區浦陽鎮,有一個叫謝徑安·傳化農創村的聯合村,聽起來像是一個和人名有關的村子,實際上它是由民營企業傳化集團通過“政企村農”合作模式,與謝家、徑游、安山三個村聯合共建的。春耕時節,這里田野間孕育著新希望,傳統育苗模式正在轉變為智能化操作。
【記者出鏡】總臺記者 信任
這里是謝徑安·傳化農創村,他們和10多家科研機構合作,開展了100多個番茄品種的選育。現在,給大家展現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
我們看到有各種各樣的顏色。
這個綠色的看上去似乎味道、口感都不太好,因為它看上去有點像沒熟的。那我們來嘗一下……它是完全成熟的番茄,口感酸酸甜甜的,番茄的味道非常濃郁。
再比如說,這個黃色的番茄,不僅非常好看,而且還很高產,它的產量比普通的番茄要高出20%。
通過不斷的試驗,謝徑安·傳化農創村會選出好吃、好看、又好種的番茄來進行育苗和種植推廣。
【正文】
在謝徑安·傳化農創村,茄果、花卉等作物的新品種選育、種苗繁育、示范推廣已經形成了完整鏈條。作為鏈條的技術核心環節,育種科研溫室通過精準控溫模擬四季氣候等技術,讓番茄、大豆、玉米等作物一年四季都能開展品種試驗。
【同期:浙江傳化鄉村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、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榮松】
育種科研溫室是傳化植物科學中心最重要的一個核心部分。在這里,我們可以保持18至28度的常溫,也可以模擬一年四季的變化。傳統育種可能一年只能做2次,在這里1年可以做4次,相當于效率提升了1倍。同時,選育一個品種,一般情況下可能需要8至10年,在這里3至4年就可以了。
【記者出鏡】總臺記者 信任
好的品種要實現在大田里種植,其實中間還有一個最關鍵的環節就是育苗。那么一粒種子是怎么變成種苗的呢?我們接下來繼續看——
這是一條自動的播種線,空的苗盤放進來之后,它會繼續覆土,然后自動在每一格上打一個小孔,將滾筒上面一粒一粒的種子,播種到每一個小孔里面。確保每一個小孔里面只播種一顆種子,非常精準,然后在上面再覆上一層土之后,進行灌溉。這樣一條流水線一個小時就可以播種12萬粒的種子,相當于60個人工同時作業的效率。播完種之后,他們會被送進智能的催芽室進行催芽。
【同期:浙江傳化鄉村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、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榮松】
在這里,種子的萌芽率可以達到99%以上,育種萌發速度可以提高5倍,傳統方式下要15天才能發芽,在這里3至5天就可以了。
【正文】
催芽后的種子,會被移入智能溫室進行成苗培養。智能溫室內配備遮陽系統、卷簾風機、地源熱泵和水肥一體化設備,可以精準控光、控溫和澆灌水肥。此外,對于小苗和弱苗還能通過智能設備檢測補苗。
【同期:浙江傳化鄉村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技術經理向燾】
在過去,這個用人工。現在,我們利用AI圖像識別技術進行精準識別,它能識別出來空穴、小苗、弱苗,然后再通過我們機械手臂進行抓取,再補苗。這一個環節,我們可以提升大概20至30倍的工作效率,再通過我們物流苗床系統送入到指定的苗床上去,進行生產管理。
【正文】
從靠天等苗到科技育苗,謝徑安·傳化農創村用現代科技激活了鄉村產業,通過推廣番茄、草莓、花卉等優質種苗,帶動周邊村鎮形成特色種植集群,農戶畝均產值最高達5萬元,田間地頭正書寫著智慧春耕的新故事。